一生成殇
“让我一生追忆成殇”表达了一种渴望经历痛苦和悲伤的人生态度。这种追忆成殇的意思是,希望人生中的经历能够像华美的殇(指英雄的死亡,或者指将美好瞬间化为永远留下的瞬间)一样留下深刻的痛苦和悲伤,让人刻骨铭心。
这种态度可能源于对平庸生活的厌倦,渴望通过承受痛苦来获得真实和存在的感觉。但是,追求过度的痛苦和悲伤也可能使人忽视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影响到身心健康。
原句: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迷藏你一秒的盛放,让我的一生追忆成殇。意思:一秒钟的盛然开放,始终都在回忆中默默追忆成殇。 形容一见钟情,但是求而不得,只能默默追忆。描述一种无奈的感伤情怀。
“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详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齐彭殇为妄作[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王羲之感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面对苦短人生,“痛”从中来,发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悲”叹。这正是他对时光虚度的惶恐,对济民安国的渴望,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哀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自觉地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想要通过有所作为来抗拒人生虚幻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士族阶级的成员,王羲之既有根深蒂固的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又有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还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一定影响。他对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而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潇洒风神和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书法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又可视为这种努力的结果,因为他知道,抗拒人生虚幻性的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在给定的生命限度内进行最大可能的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