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相思(一寸相思一寸灰什么意思)
“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宋代苏轼的《南乡子·集句》,全诗如下: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似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赏析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功业不可建。故土无法还。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一寸相思》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十六句,描写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诗中的“一寸相思”成为了经典的爱情词汇,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相思之情。诗中的“相思”一词,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表达,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寸相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一首诗歌。
其全诗共四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为“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纵使明朝散发弄,斜阳也照城头路。
”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无处安放的痛苦。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一寸相思”来形容自己对故人的深情,同时表达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心情。
这首诗在唐代被广为传诵,成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形象描写和深度思考,展示了唐诗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人文精神。
此外,这首诗也传颂至今,成为了经典的爱情诗歌,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深情的真谛。
"一寸相思"是全诗
"一寸相思"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绝妙之作,在诗中,她用精绝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爱情的执念以及心中的无限忧伤,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感动和启示
以下是"一寸相思"全诗: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