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主角受封益州牧(三国之主角受封益州牧的小说)
1.刘焉,汉室宗亲,很有野心,曾经建议灵帝采纳洲牧制度。
2.刘璋,刘焉之子,当时的人说他暗弱无能。
3.刘备,曾领益州牧。
4.诸葛亮,曾领益州牧。
刘焉、刘璋、刘备、诸葛亮
“自领益州牧”是成语,“自领”指自己任命;“益州”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即现在的四川省;“牧”是指古代的一个官职,即地方上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市长一级的官员。成语“自领益州牧”意指一个人自立为益州牧,表示这个人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野心,不顾法纪和道德,擅自进行权力的篡夺和决策,常常用来批评那些藐视法纪,擅权妄为的人。
自从担任益州牧。益州牧: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一部采用了《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为凉州。
益州刺史部始立,治雒县,置蜀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下辖146县。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曾做过益州牧,然后刘备靠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
后刘备称帝不久便驾崩,后主刘禅即位,益州牧便由诸葛亮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