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悼亡妻词《江城子》(十首著名的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词。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东坡《亡妻墓志铭》中曾如此描述他的这位妻子:“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可以说两个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王弗同时还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他度过了生活中的许多风雨。但是恩爱夫妻不到头,苏轼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竟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在密州做了一个梦,梦见与亡妻往日的缠绵,醒来不禁泪下,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追念亡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王弗祭曰的十周年,苏轼梦魂相扰,夜半惊醒。他惶惶四顾,王弗对镜梳妆的样子已经随着梦醒,被四周的黑暗吞掉。伸手一拭,双鬓已被眼泪浸湿,苏轼难掩心中沉痛,下床写下了这首名叫《江城子》的词。
王弗化作思念,淌进了苏轼的血液里,就如同金子一样熠熠生辉,无比璀璨。苏轼的柔情里在这首词里展现无遗。
。苏东坡和爱妻离别时的痛楚世人都可体会,那是永别,而十年中那空荡荡的思念究竟能寄往何处,吟一曲千古离歌,饮一壶愁绪任往事纷飞。
谁没有此生最难割舍的相思,也枉在这人世走一遭,多情人总能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句,让后人去体会和醒悟,那不是十年相思苦而是余生的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江城子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东坡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说的.父亲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亡妻王氏墓志铭》)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最深沉的思念,最深沉的感情,想忘也忘不了。想忘记的恰恰是最容易记住的,想记住的又是最容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