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翻译及注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很经典!1
首先,这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知道的人太多了~
其次,此句意为: “道”是可以进行论述和说明的,然而本文所要专门讨论的“道”是“非常道”。“名”是可以进行命名和称呼的,然而本文所要专门讨论的“名”是“非常名”。
这是说,老子要说的“道”不是一般的可进行论述和说明的,而“名”的也非可进行命名和称呼的
再次,这句以一种有些“拗口”的形式阐述了作者的观点l
老子《道德经》中的10句至理名言,句句发人深省。
1.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
邻国之间能够互相看得见,每户人家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够彼此听得清楚,但是人民都彼此不相互发生斗争。
2.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正是因为没有刻意的去争斗,因此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争斗。
3.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家庭内部不团结,这才会有所为的孝慈。国家陷入了混乱,才能够出现所为的忠臣。
4.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固:必定。如果想要从他人那里获取利益,就一定要给予他人好处。
5.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有“道”的圣人不出行而能推知外界的情况,不用亲自观察而能明了“天道”,不挖空心思去做而可以有所成就。
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无亲:没有偏亲偏爱。上天不会有任何的偏爱之心,总会去善待那些有德行的人。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以大地为准则,大地以天为准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我准则。
8.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祸患没有什么比不知足更严重的,没有什么比贪得无厌更大的罪过。因此到了什么地步便满足的人,会长久的快乐。
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美丽,美丽的话也并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去诡辩,诡辩的人也不会善良。有智慧的人不会过多的炫耀自己,炫耀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智慧。
10.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清净能够战胜扰动。寒冷也能够战胜暑热。只有做到清静无为,才能够统治天下。
1、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解释: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5、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9、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1、解释: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12、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