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古诗全文注音版)
1、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3、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4、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5、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6、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7、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8、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念奴娇 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9、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10、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11、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12、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13、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4、 十六字令三首 1934-1935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15、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16、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17、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18、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19、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彦颜。
西江月井冈山出自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其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与“西江月”“井冈山”并无关系,只是与表面的题目有一定关联而已。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人民的眼光和心情。
其代表作之一《西江月·井冈山》以其简练而有力的字句,表现了中国工农革命的艰苦卓绝和最终的胜利。
出自《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创作的词。
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
什么叫出处?所谓出处,即创作者,创作时间、地点及相关背景等…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在1927年夏秋之交这个时间段为纪念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会剿”,取得黄洋界保卫战伟大胜利而欣然命笔的-首著名词作。
附词文如下:
西江月·井冈山
词/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出处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1927年秋天脱离井冈山反围剿斗争后,他所处的深山中的情景。
这首诗歌最初发表于1929年,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人风采,成为了毛泽东同志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出自《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
原词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可撼动。
早已构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