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翻译(醉花阴译文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薄雾,浓云两种景物,抒发了词人浓浓的愁绪对远在他地的人的思念
《醉花阴》描绘了薄雾、浓云、黄花、西风等意象,营造了阴暗、凄清的意境。
一、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感悟: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念丈夫,于是寄去一首《醉花阴》,赵明诚读后顿起比试之心,连作数首《醉花阴》,却没有一首比得上李清照这首。
《醉花阴》,在其词牌名下的诸多作品中,李清照这首《醉花阴》可以说是声情双绝,千古无人能够超越!
这首诗的全名应该叫《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是词牌名。
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用愁苦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得她眼中的世界均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诗人将心情与景物牢牢的结合在了一起,
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不直写相思,然而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却深深蕴藏在字里行间之中,情感细腻深沉。
李清照《醉花阴》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文化作者认证考核文章)
大家知道:宋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宋词和唐诗一样,都是中国诗词的颠峰之作。李清照则是词作颠峰上唯一的女诗词大家,婉约派的宗师。当朝就受到国内文坛的和广大读者的吹捧和喜爱。就连新中园创始人毛泽东主席都爱常吟她的诗词,留下了不少批注。
李清照十八岁时就嫁给了赵明城。两人雅好文翰,感情深笃。可惜夫妻俩常常两地分居。丈夫又英年早逝,阴阳两隔。相思之情,,思念之苦,成为李清照一生的伤痛。恰恰这惨痛的经历,成就了女诗人別具一格的诗词风格。
据史证,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她婚后写给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城的。全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2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3有暗香盈袖4。莫道不消魂5帘卷西风6人比黄花瘦7。
注释:
1:瑞脑消金兽一瑞脑、香料。金兽,兽型的铜香炉。描述了香炉的香料渐渐地烧完了。
2,玉枕纱厨一磁枕纱帐。
3、东篱,种菊花的地方。陶渊明有言"采菊东篱下”。
4、暗香一幽香。:
5、消魂即销魂。
6、簾卷西风一西风卷簾子。
7、黄花一菊花。
该词上厥以直描的手法写实,步步深入,句句环绕,直指相思之情。下厥转抒心灵痛楚,暗意相思之苦,灵肉相苦之痛楚,让灵魂升华。整词朴实无华,宛转曲折,消俊疏朗的相思爱慕之华。。
这首《醉花阴》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了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感情。特别是结尾三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黄花喻人,含蓄深沉,意境悠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此诗,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虽然写的是思亲,但却没出现思亲或相思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得沉重高雅,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
这一首也是本人最爱清照词其中一首。
李清照夫妇情投意合,时逢佳节,本可以夫唱妻和,共饮佳酿,同赋诗篇。但此时赵明诚却出仕在外,只留李清照一人独守空房,情难以堪!因此,李清照借此《醉花阴》把深沉的思念之情和盘托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采清丽,意象优美,却透着淡淡的忧伤,以精炼贴切的笔触演绎了一种深婉美丽的爱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