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简介(汉乐府简介长歌行)
。 汉代乐府,隶属于“少府”。是管理国家礼仪场合的歌舞表演、音乐舞蹈人才培养以及收集汇编民间、士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作品的国家机构。 歌词,古代称为“歌诗”。被乐府收录以后,就称为“乐府诗”。按照来源大体分四类。第一类,用于国礼和祭祀,称为“郊庙歌辞”。第二类是来源于其他民族,叫“鼓吹曲辞”。第三类,来源于民间曲艺以及民歌,叫“相和歌辞”。第四类叫“杂曲歌辞”,杂乱而无法分类的意思,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其他类。
乐府有三,分别是古乐府,乐府,汉乐府。
古乐府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
乐府有两层意思。
1: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官职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
2:诗体名。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
汉乐府指汉代的乐府诗。
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词、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
上述乐府是中国汉代的一个官方音乐和文学机构,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歌谣,以及进行诗歌和音乐的创作与教育。
汉乐府的成立背景与职能:
汉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12年,其主要职能包括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乐府所采制的诗歌,原本在民间流传,后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称之为“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汉乐府不仅是音乐机构,也逐渐成为文坛喜闻乐见的诗体。它的成立标志着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诗经”“楚辞”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期进一步强化,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
汉乐府诗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形成反映普通民众声音与情感的文学创作传统。其中,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尤为突出,展现了生动的人物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23。
汉乐府诗歌的语言浅显通俗,作者来源广泛,包括世家公子、王公贵族、守边将士、村中妇孺等,甚至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些诗歌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汉代人民的喜怒哀乐。
汉乐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例如,《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
综上所述,汉乐府不仅是汉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为汉乐府资料。
汉乐府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殊体类。它是汉代的一种诗歌体裁,汉族民歌音乐。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音乐机构,主要负责在皇帝举行祭祀、巡行、朝会、宴会时演奏音乐等相关事务。汉袭秦制,汉武帝时对宫廷乐舞机构进行了改革,扩大了乐府的编制,开始采集歌谣用于祭祀。
汉乐府的作者来源十分广泛,上至世家公子、王公贵族,下至守边将士、村中妇孺,人人都爱唱歌,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不例外。其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生动的人物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能显著地体现叙事特征。汉乐府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广阔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生活。
如果你对汉乐府感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