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阴间吗(《桃花源记》鬼故事)
不是。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一、《桃花源记》早被列入鬼故事
阴谋论也不是现代人搞得呀,古代人就觉得这是鬼故事呀。
大名鼎鼎的《桃花源记》,被收录进了《搜神后记》。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篝火里面发搜神记的内容来着,比较有意思的有张福与扬子鳄一度春宵,王某与母猪一度春宵,宋定伯五千块把鬼给卖了,秦巨伯被鬼所迷杀了亲孙子……
《搜神后记》延续了《搜神记》的风格,讲的也是稀奇古怪的灵异传奇事件,第一卷的第五个故事,就是《桃花源记》。
更有意思的是,《搜神后记》的作者,竟直接挂着陶潜的名字。陶潜,字渊明,后人喜欢叫他陶渊明。
换句话说,陶渊明编撰了一部灵异志怪短篇小说集,《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部书很大可能是假托了陶渊明的名气,这种事在小说界非常常见,比如金庸新著,古龙巨著这种,借着人家的名气,小说的销量就上去了。
这个陶潜新著《搜神后记》,使用陶潜的名气,又选了《桃花源记》,说明当时的人的确是把《桃花源记》当鬼故事去看的,陶渊明也因此成为灵异小说榜排名前三的大神,所以灵异小说集就愿意挂着大神的名。
古人觉得《桃花源记》是鬼故事,你去赶着他们骂满脑子阴谋论吧!
二、中国传统鬼故事套路
中国传统的鬼故事不是屋里有个鬼,血丝糊拉,扑上来就想吃人。而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偶遇了一个人,和他交谈吃饭等等,事后才知道那个人已经死了。比如《聊斋志异·鬼令》里的展教谕。
2、无意中走进一个所在,流连多时,醒来之后发现是坟地荒宅等等。如聊斋《辛十四娘》里冯生夜宿郡君墓。
3、走夜路,或荒村野庙夜宿,明明确确知道自己遇到鬼,与鬼周旋最终成功的故事。比如前文提到的宋定伯。
4、遇到一些可悲可怜的鬼,并对它们施以援手,最后鬼魂转世甚至重生。这个在聊斋里特别多,聂小倩,封云亭都是。
5、夜半有鬼来挑衅骚扰,几番被鬼捉弄,事后染上一场大病或者有重大损失。比如前文提到的秦巨伯。
《搜神记》《搜神后记》《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出现的鬼故事,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当然他们更喜欢写妖精。
回过头再看《桃花源记》,就已经很接近这类型的鬼故事了,武陵捕鱼人莫名其妙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里面流连忘返,之后想再寻找,发现这个地方找不到了。
这符合古代人对鬼故事的描述,更符合现实中人对鬼神之事的思考。在真正面对这类型的事件时,人在内心会怀疑有点什么,但不会确定地认为就是有鬼。比如《红楼梦》中秋夜听到祠堂里有叹息声,还有槅扇开阖之声。很是惊悚,他们心里都怀疑了,但并不直说,只在次日去查看,发现什么也没有。一个鬼字也没提,但是就是很阴森很恐怖。
三、《桃花源记》的细节
这个分析的人相对比较多,我就简单说一说。
首先,捕鱼为业的渔人,他对捕鱼的路况应该非常熟悉,怎么可能有他不知道的地方?后来太守派人去找,又为什么没有找到?
其次,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桃木是干嘛的?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古代人用桃木做成木人,桃印,放在家中门上,辟邪。《山海经》记载,东海中有座度索山,山上有三千里的大桃树,东北方向就是鬼门,里面是万鬼所聚之处,天帝派神荼郁垒看守鬼门。如果有鬼害人,神荼郁垒就可以用桃木射它们。
最后,村落的布局结构。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这个结构很像墓室结构。
有小口,初极狭。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综上,《桃花源记》是鬼故事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含有一定依据,认为这是理想之国也好,是阴间世界也罢,都是一种解读而已。
桃花源其实不是鬼故事,只是陶渊明和人们在东晋黑暗社会中寄予的一种美好生活,幻想过上桃花源里那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快乐的生活。其实在当时是实现不了的。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看似是描写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但其实是渔夫误入死人国的故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古代很多产业都是世袭相传的,所以渔夫很可能从小就开始捕鱼,所以对水域应该是很了解的,迷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渔夫却迷路了。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木一直被民传有着辟邪驱魔的作用,所以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这个是古代文人不可能不知道的。桃花四月飘落,即清明节前后。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洞先窄后宽,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就是文中描述这样的,“前窄后宽,目的是为了防盗贼”。而民间为了避讳死人,是不会把城市、村舍,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所以渔夫进入的,其实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代表这建筑分部十分有序,在古代只有大城市才会整整齐齐,一般偏僻的村子是没有城市规划意识的,房屋都是随便乱建,错落无序的。而古人对于家族墓地里的坟墓,都是有序排放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当时墓地要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树辟邪,《葬经》说“门前桃桑,为大凶”,桃桑是聚集阴气的,民间的人是不会在自己家附近种植桃树和桑树的。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东晋时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秦朝的有着明显不同。但却跟外面的人穿得一样,所以很大可能,他们穿的,是后人烧给他们的纸衫。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要知道古人平民除了过年过节是不可能杀鸡的,因为鸡能生鸡蛋,但他们随随便便一个客人迷路造访就如此款待,是十分奇怪的。因此那些酒食很可能是祭品,古人对自己的衣食会节俭,但对先人不会。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刘子骥真的没有找到吗?其实不然,可能他找到了,而想要进入死人国,只有变成鬼。